自隋文帝杨坚创立三省六部制,六部尚书就是朝堂上的高官,实权有时甚至要超过内阁宰臣,乃至首辅。比如明宣宗朝的内阁首辅杨士奇就排在吏部尚书蹇 义之后,甚至还要排在户部尚书夏元吉之下,更不要说景泰帝时期的兵部尚书于谦了。
而究其原因也很简单,朱元璋自建国之始,就坚持皇帝与六部直接对接,历史上凡是勤政的皇帝,六部尚书的实际权利都要超过宰臣,毕竟县官不如现管,就算你地位尊崇,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,掌握国家核心机密,但具体实施还得六部尚书来办。《琅琊榜》中,梅长苏帮助靖王夺嫡先除六部尚书并非只是电视剧中的情节,当他将一块块刻有六部的牌子放入火盆中时,太子和誉王的势力也就被消灭殆尽了。
(资料图片)
那么六部尚书之间又是孰轻孰重呢?他们为什么又被称为天官、地官以及春夏秋冬四官呢?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?
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,权利最重的当然是有“天官”之称的吏部尚书了,事实也确实如此。
吏部从诞生起就非常厉害,汉成帝设立列曹尚书四人,其中的常侍曹就是最早的吏部(东汉时改为吏曹,西晋先加“部”又去“曹”就成了吏部),“主丞相御史公卿事”,相当于半个丞相和一个御史大夫。三国时位在诸曹尚书之上。明朝初年,即使是首辅、大学士,再加上三孤兼尚书衔也得排在吏部尚书之下。
而吏部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地位,就在于它“专掌选职”,就是专门管官的官,通俗点说就是管干部的官,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长,你说他能不牛吗?
吏部为此也是官气十足,蔡兴宗在《宋书》里说,别的五部曹长官,可以直接称呼尚书,只有吏曹必须加上“吏部”二字,而且历代职官之书,只有吏部尚书单记,不与诸曹同。
所以,周公旦对吏部尚书(周官六典之一的“教典”,天子五官之一的“司士”)定位很高,跟天一样高,是为天官。
吏部之下是户部。户部尚书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典之一的治典,天子五官之一的司徒。汉哀帝时,罢丞相,置大司徒,大司徒主管的就是“财帛委输”。曹魏时置度支尚书,专掌军费统筹,隋文帝时称民部尚书。李世民当皇帝时没有避讳,仍称民部,但他的儿子高宗李治却不行,为了彰显孝道,就把民部改成了户部。
户部掌疆土、田地、户籍、民政、赋税。官为天,民为地,是为地官。按照《周礼》排名,天官第一,地官第二。
大家认为户部之下是谁呢?是统管军事的兵部,还是掌管司法和刑狱的刑部?其实都不是,位列第三的是大家可能最看不上的礼部。
礼部主管礼仪、祭祀、宴餐、贡举、外事活动,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长兼外交、教育、文化部长。
古人重礼众所周知,礼部尚书在朝堂中的地位一直很高,特别是宋朝,宰相一般都是由礼部尚书升上来的,如果没有这一段官历是很难为相的。担任礼部尚书,熟悉国家礼仪,就是为入阁做准备,因此礼部尚书又有“储相”之称。
一般情况下能担任礼部尚书的,都是圣眷深厚或者官声斐然又或兼而有之的帮派大佬,是官场上炙手可热的红人。这份储相的气势,为礼部尚书的江湖地位做了最好的注解。
当然,未入阁之前所谓的“储相”只是入了考察名单而已,都是虚的,而礼部尚书真正的权力来源则是三年一次的科考。
礼部掌管全国教育,礼部尚书必然会出任三年一次的会试主考。一旦考试结束,无论之前是否有过教学过程,甚至不论是否相识,所有取中的进士,都将成为礼部尚书的学生,礼部尚书也将成为本次科考所有士子的的座师。
在讲究天地君亲师的封建社会,师生关系好比父子关系,座师必须保护提拔学生,学生也必须维护听从座师,如此上下连结,礼部尚书的地位也就水涨船高了。位列第三实至名归。
而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(春闱),所以礼部尚书又称“春官”。
礼部之下是兵部,俗话说先礼后兵嘛。
兵部尚书统管全国军事,别称大司马,别看它名字显赫,实际上权力极为有限。兵者,凶器也,国之大事。任何君主,即使那些耽于享乐不问政事的庸碌之主,对于军队的调动也不敢掉以轻心,所以兵部在大多数时候只是负责粮草兵甲的后勤部门,或者制定战略的参谋部门。
比如,宋代的军权掌握在三个部门手中,“枢密掌兵籍、虎符,三衙管诸军,率臣主兵柄。”枢密院是两宋最高军事机关,却无统兵之权,只掌管军政、军令,制定战略决策。而“三衙”统管全国禁军、厢军,有统兵之重,却无发兵之权。率臣虽然出师征战时为统军大将,但事毕则罢,无自主之权,一切军事行动必须听指挥。
兵部就更不用说了,除了受制于枢密院、三衙以外,还受三公之一的太尉牵制,只负责仪仗、武举、兵器、马政事宜,可以说完全沦为了可有可无的辅助角色。
当然也有例外,比如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卫青,入朝治国,出征统兵,后期的霍去病,位在大将军之上。再比如北京保卫战中的兵部尚书于谦,权力之大,不用说六部尚书,三公都是其手下小弟。
所以兵部尚书是六部中上限最高的部门,皇帝宠信时,他就是可以横着走的军中大拿,危机存亡之际,他就是最高军事统帅,常务副皇帝。
至于兵部尚书为什么叫夏官,小编觉得应该与古代统兵出征一般在夏季有关,等到了地方开战也就是秋高气爽的秋季了。
兵部尚书之下是刑部尚书。
刑部就是西周始置的大司寇,主管缉盗捕贼、刑狱诉讼,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、法院、检察院三者合一。
粗看刑部权利极大,和平时期应该是第一实权部门,但是统治者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,所以到了东汉时设御史台,负责监察事务,以分其权,南北朝时,又产生了大理寺,负责刑狱案件的审理复核,明清时司寇已经完全分成了三个部门——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,即“三法司”。
三法司的分工如《明史·刑法志二》中所说,“刑部受天下刑名,都察院纠察,大理寺驳正。”刑部沦为了负责受理诉讼、关禁流放勾绝犯人的执行部门,通俗点说,刑部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,都察院相当于检察院,大理寺相当于中纪委。
再加上锦衣卫的存在,刑部就落到了六部中的老五。
至于刑部尚书为什么被叫做秋官,难道是因为犯人都是在秋后处决?
六部中排名老幺的是工部。
工部在《礼记曲礼》中,是天子五官中的司空,掌水利、营建之事, 既不管人,又是费钱的部门,排名最末就理所当然了。
大司空在《周官》中被称为冬官,因为古代搞工程,都是征发民夫来完成,而古代老百姓只有在冬天才有闲时,所以大司空在冬天最忙,故称冬官。
汇总一下,吏部古称“司士”,管官,故称天官;户部古称“司徒”,管民,故称地官;礼部出现最晚,北魏始置,一开始就叫礼部,管“春闱”,故称春官;兵部古称“司马”,管兵,故称夏官;刑部古称“司寇”,管“秋决”,故称秋官;工部古称“司空”,管工程,故称“冬官”。
是不是比较有意思?
关键词:
下一篇:最后一页
-
乐事薯片推出迷你洗手指机配备Type-C接口可以反复充电 限量5台只送不卖2022-08-15
-
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发展支柱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2-07-07
-
河北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2022-03-18
-
河北沧州:学生“暖心小纸条”致敬“最美逆行者”2022-03-18